网络的性能

对于计算机而言,它的一些性能指标也是需要掌握的。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jpg

一、速率:

一点到另外一点它发送的数据率,单位是bps或b/s,每秒发送多少比特。

二、带宽:

从一点到另外一点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带宽在之前的数据通信原理的时候出现过,带宽的概念在那一章定义为信号通过的频带宽度,单位是Hz,用最高频率减去最低频率,而在计算机网络当中对带宽的应以变成了一点到另外一点的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也是bps,常讲的10兆带宽就是10Mbps。

三、吞吐率:

实际通过网络的通信量。

四、时延:

信息发送到接收时需要消耗时间的,这个时间会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这四种时间。

A发送数据到B能够接收数据的时间其实就是发送时延加上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如果考题中没有涉及到处理和排队时延,就不需要考虑这个,只要算发送时延加上传播时延。

相对于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来说,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所以重点是理解发送时延跟传播时延的区别。

1、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也叫传输时延,指的是A把帧的第一个比特到一个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全部加载到系统当中所需花的时间,它的公式是: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 信道宽度

例如数据帧是1000bit,带宽是1Mbps,那么这1000个比特全部加载到系统中所需要花的时间就是1000bit/1Mbps。

2、传播时延:

虽然传输和传播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它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传播时延指的是这一帧在信道中从A点传到B点所需要花的时间,公式为: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一般情况下电磁波在信道当中传播速度是一个常量,在电缆介质当中它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三分之二,就是每秒二十万公里,也就是每毫秒200公里,每微秒200米,具体的延迟时间与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关,也就是信道长度所决定的。

但如果是卫星信号的话,A点和B点通过卫星来进行传递数据,那么它的传播时延就不用套上述公式,而是直接当作一个常量:270ms。

3、处理时延:

主机收到信息以后要对其进行处理,也是需要处理时间的,这就是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

例如A给B发送一个信息,信息通过路由器等节点的时候,路由器收到分组的时候,在处理过程中会有一个队列等待这样一个队列,默认情况下是先到先出,后到后出,这就会存在一个排队时延。

五、往返时间:

A给B发一个信息,B要给A一个确认A才能发送下一个信息,那么这一去一回的时间叫做往返时间。

六、利用率:

指的是信道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二维码

发表评论